一、植树节的由来
中国植树节的起源
中国现代植树节最早由林学家凌道扬、韩安等人于1915年倡议设立,最初定于每年清明节。
1928年,国民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三周年,将植树节调整为3月12日,既契合春季植树季节,又纪念孙中山对林业的重视。
1979年2月,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正式确立3月12日为全国植树节,强调动员全民参与绿化建设。
国际背景与发展
1872年,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设立全球首个植树节,引发各国效仿。
中国植树节的确立融合了国际环保理念与本土实践,2020年修订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》进一步明确其法律地位。
二、植树节的由来
生态保护与环境修复
通过植树造林,可调节气候、涵养水源、防止水土流失,并减缓全球气候变暖。
森林资源的扩大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,构建良性自然生态循环。
社会动员与意识提升
激发公众爱林造林热情,推动全民义务植树运动,强化环保责任意识。
邓小平时期提出的“绿化祖国”号召,促使植树成为国家长期发展战略。
法律保障与文化传承
从1914年首部《森林法》到2020年新修订法规,中国通过立法保障林业可持续发展。
节日承载对孙中山林业思想的纪念,并成为全球50多个国家共同践行的环保行动象征
文章关键词: